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时间: 2015-08-05   来源:   【 |  | 】  【打印

基于流体粘弹性效应的生物颗粒微流控分离研究进展

副标题:

胡科研小.jpg


颗粒和细胞的连续操控与分离在生物学、医药及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颗粒和细胞能够应用与颗粒尺度相关的流体作用力比如惯性效应和粘弹性效应实现分离。简单而言,惯性升力与颗粒直径4次方成比例而粘弹性升力与颗粒直径3次方成比例。在牛顿流体微流控器件中,惯性效应已经获得广泛研究并用于细胞的高通量无标记分离。然而,在高雷诺数下惯性汇聚模式将变得复杂,常常导致不利于分离的多个横向平衡位置。此外,为了成功汇聚更小尺度颗粒,微通道横截面将不得不随之缩小。 

  

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在笔直矩形微通道中不同大小颗粒和细胞的无标记、无鞘流、低成本分离。发现不同于传统上只有通道中央存在一个平和位置的汇聚模式:即大颗粒将向靠近侧壁的横向位置移动。通过探索此非常规机理,他们成功实现了大范围内颗粒的完全分离,即大颗粒汇聚在两侧壁面附近而小颗粒汇聚在通道中央。两类二元混合生物颗粒包括MCF-7肿瘤细胞/红细胞以及大肠杆菌/红细胞均可因其尺度不同而获得好质量分离。此外,通过调控流体的流变性质,即削弱剪切稀化并使之具有低粘度和高动态弹性模量,能够将处理通量相比于现有研究提高至少一个数量级。因其特别简单的直通道构型,通过多通道的并行化可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样品处理通量。所发展的方法具有设计简单和通量提高的优势,将拓展粘弹性效应微流控器件在颗粒/细胞等分离上应用。 

  

上述结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http://dx.doi.org/ 10.1021/acs.analchem.5b00516),通讯作者为胡国庆研究员。第一作者刘超博士研究生获得了2015年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和郭永怀奖学金。同一课题组前期有关牛顿流体惯性效应的研究已发表于Lab on a Chip BiomicrofluidicsPhysics of Fluids等期刊。研究工作获得了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

胡国庆,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等国家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开展微纳米流体力学机理和微纳流控芯片设计理论的研究,侧重于微纳尺度颗粒、细胞、液滴、生物大分子等输运及其在生化领域的应用。在ACS NanoAnalytical Chemistry,Lab on a Chip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Analytica Chimica ActaPhysics of FluidsBiomicrofluidcisElectrophoresi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近40篇。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
Copyright (C) 2014 LN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编:100090 
联系电话: 86-10-8254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