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通知
学术报告/通知 时间: 2014-06-26   来源:   【 |  | 】  【打印

(7月3日15:00)碳电极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的模拟研究

副标题:


报告题目:

碳电极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的模拟研究

报告人: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473(周四)   15:00

地点:中科院力学所主楼344会议室

报告摘要: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有其固有的不连续性,因此需要高效的储能设备把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使用。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 layer capacitor, EDLC),又称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因其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迄今为止,由于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良好的导电性、电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其已成为超级电容器开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电极材料,如活性炭、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碳洋葱(onion-like carbonsOLCs)、石墨烯等。按电解质离子处于电极表面的位置,超级电容器的表面可以分为三种:1)内嵌型(endohedral),即离子在孔内,2)外嵌型(exohedral),即离子在碳颗粒的外表面上,3)平板型(planar),即电极表面无曲率。借助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通过研究电解质和“planar”“exohedral” “endohedral”电极表面间的界面与传输现象,来探究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制和深层次物理意义,从而为新一代超级电容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报告人简介:

2010年获得美国Clemson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Vanderbilt大学和美国能源部下辖的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先后作为博士后及研究助理教授开展有关超级电容器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现工作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有关即微纳尺度下的流动与界面现象方面的研究(如超级电容器、离子液体、水处理、碳捕捉以及纳米给药系统)。已撰写书目3章、发表Nano LettACS NanoSCI期刊论文25篇。

 

 
 
发表日期:2014-6-26  点击次数:765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
Copyright (C) 2014 LN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编:100090 
联系电话: 86-10-8254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