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15:00)碳电极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的模拟研究
报告题目: 碳电极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的模拟研究 报告人: 冯 光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4年7月3日(周四) 15:00 地点:中科院力学所主楼344会议室 报告摘要: 迄今为止,由于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良好的导电性、电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其已成为超级电容器开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电极材料,如活性炭、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碳洋葱(onion-like carbons,OLCs)、石墨烯等。按电解质离子处于电极表面的位置,超级电容器的表面可以分为三种:1)内嵌型(endohedral),即离子在孔内,2)外嵌型(exohedral),即离子在碳颗粒的外表面上,3)平板型(planar),即电极表面无曲率。借助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通过研究电解质和“planar”、“exohedral”和 “endohedral”电极表面间的界面与传输现象,来探究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制和深层次物理意义,从而为新一代超级电容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报告人简介: 2010年获得美国Clemson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Vanderbilt大学和美国能源部下辖的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先后作为博士后及研究助理教授开展有关超级电容器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现工作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有关即微纳尺度下的流动与界面现象方面的研究(如超级电容器、离子液体、水处理、碳捕捉以及纳米给药系统)。已撰写书目3章、发表Nano Lett、ACS Nano等SCI期刊论文25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