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通知
学术报告/通知 时间: 2016-01-27   来源:   【 |  | 】  【打印

(1月29日9:00)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特征区的形成机理

副标题:


报告题目: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特征区的形成机理

 

报告人:      洪友士 研究员

                  LNM

  

时间:2016129(周五) 9: 00  

地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楼334会议

 

 

报告摘要:超高周疲劳(VHCF)裂纹萌生往往起源于材料内部:夹杂物作为裂纹源萌生裂纹,萌生区呈细晶区FGA)和鱼眼FiE)形貌,FGA被认为是VHCF裂纹萌生特征区。我们精细检测了两种高强钢VHCFFGAFiE形貌: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方法准确定位制备FGAFiE局域剖面观测样品,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并配以选区电子衍射检测了FGAFiE局域的微结构及其电子衍射斑图,结果揭示了FGA(且仅FGA)是一层纳米晶层。由此,我们提出了FGA形成机理:萌生裂纹面之间的大数往复挤压(NCP),造成裂纹尾迹的晶粒细化从而形成FGA,此过程与裂纹闭合效应和残余应力释放相联系。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负加载应力比状态的VHCF裂纹萌生区呈现纳米晶层,而正加载应力比状态的VHCF裂纹萌生区不出现纳米晶层;对于负加载应力比状态,若载荷周次较低,裂纹萌生区亦不出现纳米晶层。这一结果证实了NCP模型。我们的结果否定了现行的关于FGA的机理和模型。所提出的NCP模型不仅是对VHCF裂纹萌生特征区形成机理的理解;而且NCP作为一种概念,为制备纳米晶薄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思路。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
Copyright (C) 2014 LN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编:100090 
联系电话: 86-10-82543935